Pi Network 诞生于 2019 年,由斯坦福大学博士团队 Nicolas Kokkalis 和 Chengdiao Fan 创立,旨在打造一个零门槛、低能耗的移动挖矿区块链网络。其核心创新在于采用 Stellar 共识协议(SCP),用户仅需通过手机 App 每日点击一次即可参与挖矿,无需专业矿机或高额电力消耗,大幅降低加密货币参与门槛。截至 2025 年,其全球用户数已突破 5,000 万,但主网仍处于“封闭”阶段(Enclosed Mainnet),用户需完成 KYC 认证才能将挖矿产出的 PI 币转移至区块链,且暂未完全开放外部交易功能。
PI 市场表现:价格波动与市场情绪
2025 年,PI 币在 Gate 等中心化交易所正式上市,首次实现透明化交易。截至 6 月底,PI/USDT 交易对价格徘徊于 $0.55 美元 左右,24 小时内跌幅超 4%,48 小时内累计下跌 16%。这一波动主要源于两方面因素:
- 早期矿工抛压:自 2019 年参与挖矿的用户在主网上线后集中获利了结,导致短期供应激增;
- 市场流动性限制:尽管 Gate 提供了合法交易场景,但头部交易所如币安尚未上线 PI 币,限制了资金流入规模。
2025 年价格预测:理性区间与技术信号
当前 PI 币价格($0.528)接近历史低点($0.4012),技术面呈现超卖信号(RSI 为 38.09),但中短期趋势仍受制于供需动态。主流机构对 2025 年价格预测如下:
- 保守区间:$0.44 - $0.85 美元,年中平均价约 $0.61 美元;
- 乐观高点:若生态应用落地加速,年末或触及 $1.42 美元。
需注意的是,PI 的流通量仅 76 亿枚(总供应量 1,000 亿),且前 100 名钱包控制总供应量的 96.37%,巨鲸动向可能引发剧烈波动。
下表总结了主要平台对 PI 币的长期价格预测:
年份 | 最低价格(美元) | 平均价格(美元) | 最⾼价格(美元) |
---|---|---|---|
2025年 | 0.44 | 1.30 | 1.42 |
2026年 | 1.38 | 1.59 | 1.67 |
2027年 | 1.90 | 2.01 | 2.34 |
2031年 | 4.36 | 4.71 | 4.84 |
未来展望:技术升级与生态瓶颈
Pi Network 近期密集推出三项技术更新:桌面节点软件重构(Pi Desktop 0.5.2)、浏览器集成账户管理及节点能力扩展,旨在提升 260 万活跃桌面用户的体验,并为去中心化应用(dApp)铺路。长期愿景聚焦于构建“移动优先”的 Web3 生态,包括:
- Pi 浏览器与钱包:作为生态入口,支持 KYC 认证和 dApp 交互;
- 1 亿美元风险基金:扶持 Pi 链上 dApp 开发,推动支付、游戏等场景落地;
- 主网开放进程:解决当前 KYC 验证瓶颈(数百万用户待审核),实现完全去中心化。
风险方面,代币实用性不足与主网多次延期仍是信任隐患。若团队能兑现路线图,PI 或成为新兴市场金融包容性的关键载体;反之则可能困于投机属性。
技术迭代与市场耐心将决定 PI 的终局——是成为“大众区块链”的开创者,还是停留于一场未落地的社会实验?